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心新闻

祝贺!中国科学家吕植当选第二次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联合主席
时间:2025-08-15

2025年8月13日,根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在德国波恩宣布的最新消息,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教授,与来自肯尼亚和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共同担任《第二次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联合主席。这一评估预计将于2028年发布,被视为继2019年首次全球评估之后,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域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工作。

图片来源:IPBES官网

作为2019年全球评估的升级版,“第二次全球评估”将系统整合自上次报告以来的最新科学证据、政策进展和实践经验,全面审视全球在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此前,2019年的报告首次集中揭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峻程度——约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被明确排序。这份报告不仅影响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与通过,也为各国制定国内保护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次新评估的目标是在2030年关键节点到来之前,为全球各国决策者提供最权威的科学支撑,帮助检视并推动国际承诺的落实。

据悉,吕植教授长期深耕中国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涵盖濒危物种生态学、跨学科保护科学以及社区参与保护的模式探索。她不仅在大熊猫、雪豹等旗舰物种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推动了地方主导的保护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保护的实践。她的当选被普遍解读为中国科研力量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的地位提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到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的达成,都为这一背景提供了政策与外交支撑。

海潮天下(Marine Biodiversity)小编注意到,此次评估由三位来自不同大洲的科学家共同主持: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尼古拉斯·奥古格教授专注自然与景观保护政策,强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生计并行;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丽贝卡·查普林-克莱默博士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具有突出影响,擅长将自然价值量化并融入决策过程;吕植教授则兼顾科学研究与政策倡导,注重在地化保护与国际合作的结合。这一跨洲组合既平衡了学科背景,也在全球南北之间建立了对话与合作的桥梁。

预计,评估工作将面临多方面挑战。部分国家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时,受到财政资源不足、治理能力限制和土地利用冲突的制约;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时仍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在科学证据与原住民、地方社区的经验知识之间找到融合路径,也是政策协商中的难点。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科学方法的选择,更关乎国际政治、资金分配与价值观差异。

(图文无关) 上图:2024年12月10日至16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全体会议第十一届会议(IPBES 11)在纳米比亚召开。

根据计划,首次作者会议将于2025年11月在巴黎召开,2026年上半年将发布第一版草案并向全球专家征求意见,最终报告预计在2028年面世。它将涵盖全球、区域及本地尺度的评估,既包括科学数据,也囊括政策建议和成功案例分析。IPBES代理负责人内维尔·阿什表示,这将是迄今为止最复杂、最广泛、最具意义的环境评估之一,对全球不同背景下的决策者和公众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