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3-20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3月申报,2001年8月获得批准建设。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大河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李双成,挂靠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实验室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家在资源保护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需求,聚焦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从地表物理过程、环境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着手,开展人地关系及其变化研究,在资源环境领域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

基于上述定位,实验室在四个方向开展创新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研究:

碳氮循环与生物多样性功能: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与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研究微量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以及环境毒理与健康效应。

地貌过程与环境演变:研究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貌过程和环境演变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探讨区域土地资源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利用模式。

实验室以研究方向设立分四个分室,即:地表物理过程与全球变化分室,生态格局与过程分室,区域环境过程分室,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室。所属支撑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塞罕坝生态定位站、三峡-大老岭生态定位站、中法地球系统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科院学部 – 北京大学气候变化及生态影响研究中心。

目前实验室共有成员57人,其中包括3名中科院院士、6名长江特聘教授、1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学术带头人,2个创新群体为实验室重要的研究队伍,6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为青年骨干的学术队伍。实验室成员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6人在8个国际学术机构任职,19人在46种国际期刊任职。目前成员年龄大都在35-55之间,因此在今后实验室将有一个稳定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仪器设备性能先进、品质优良,配置合理,基本能满足科研和教学的要求。拥有20万以上的大型设备90台,价值3694.60万元。近年来,学校通过985和211等形式为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必要经费,保证了实验室各项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对整个实验室开放共享,满足本实验室实验研究的同时,大型设备通过学校的共享大型设备平台对全校开放,满足校内科研实验的需求。开放共享的方式包括校设备部组织的校内人员的一年一次大型仪器开放测试基金项目等。此外,实验室设备也为校外交流合作者及社会提供服务,共开放共享76台仪器,开放比例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