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队伍

首页 / 科研队伍 / 教研人员

郑成洋

职称:副教授

Email:zhengcy@pku.edu.cn

Tel: 010-62758178

Fax:

1966年出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全球气候变化、长期生态定位观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植被调查与植被生态学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

长期生态定位观测

教育经历

2004.01-2005.1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博士后
2000.09-2003.1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博士
1993.03-1995.05 荷兰国际航空测量与地球科学院自然资源系 硕士
1984.09-1988.09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 学士


工作经历

2008.07-至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副教授
2006.01-2008.07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讲师
1988.09-2000.09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科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教学

课程名称

类型

学分

作用

开设时间

动物生态学

本科选修

2

主讲

2008-至今


在校研究生

姓名

入学学年

研究方向

邢娟

2014

塞罕坝樟子松林降水对生长的影响

冯婵莹

2016

武夷山养分添加对生长的影响


毕业研究生

姓名

入学年

毕业年

毕业论文

工作去向

刘澈

2011

2014

福建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人工氮添加的响应

国外继续深造

王逸然

2012

2015

内蒙古白音敖包沙地云杉生长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析

政府机关

王乔姝怡

2013

2016

氮添加对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高校行政

张歆阳

2013

2016

武夷山树木生长对氮添加的响应及米槠的径向生长规律研究

国内知名地产公司

研究领域:
福建武夷山亚热带常绿米槠林氮添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响应
河北塞罕坝樟子松林降水控制实验对森林生态系统响应
我国北方灌丛分布格局与固碳潜力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林、草生态系统功能与植被演化

研究项目

2016.07-2020.12,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骨干

2017.01-2019.12,中国陆地植被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骨干

2015.05-2020.04,我国主要灌丛植物群落调查,科技部基础专项,负责

2012.01-2015.12,森林生长分异现象的原因及其机理-以白音敖包蒙古云杉林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2011.01-2015.12,华北地区自然植物群落资源综合考察,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骨干

2011.01-2014.12,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主要过程及碳源汇机制,国家技科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骨干

2011.01-2013.12,中国陆地植被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骨干

2007.01-2009.12,中国温带人工造林固碳效果--以塞罕坝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Chung-How Chi, Ryan W. McEwan, Chung-Te Chang, Chengyang Zheng, Zhijie Yang, Jyh-Min Chiang, and Teng-Chiu Lin, 2015. Typhoon Disturbance Mediates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Forest Structure, but not Species Diversity, in Humid Monsoon Asia. Ecosystems, 18: 1410-1423.

Yang X, Tang ZY*, Ji CJ, Liu HY, Ma WH, Mohhamot A, Shi ZY, Sun W, Wang T, Wang XP, Wu X, Yu SL, Yue M & Zheng CY. 2014. Scaling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cross plant organs in shrubland biomes across Norther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4: 5448.

Lapenis, A.G., G.B. Lawrence, A. Heim, C. Zheng, and W. Shortle, 2013. Climate Warming Shifts Carbon Allocation from Stemwood to Roots in Calcium-Depleted Spruce Forest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7: 101–107.

Wang, S., Z. Tang, X. Qiao, Z. Shen, X. Wang, C. Zheng, and J. Fang, 2012. The influence of species pools and local processes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 test case with woody plant communities in China`s mountains. Ecography, 35: 1168–1175.

Tang, Z., J. Fang, X. Chi, J. Feng, Y. Liu, Z. Shen, X. Wang, Z. Wang, X. Wu, C. Zheng, and K.J. Gaston, 2012. Patterns of plant beta-diversity along elevational and latitudinal gradients in mountain forests of China. Ecography, 5: 1083–1091.

Yang, Y., J. Fang, Y. Tang, C. Ji, C. Zheng, J. He, and B. Zhu, 2008. Storage, patterns and control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Tibetan grasslands. Global Change Biology, 14: 1592-1599.

Fang, J., Z. Wang, S. Zhao, Y. Li, Z. Tang, D. Yu, L. Ni, H. Liu, P. Xie, L. Da, Z. Li, and C. Zheng, 2006. Biodiversity changes in the lakes of the Central Yangtze.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7: 369-377.

Tang, Z., Z. Wang, C. Zheng, and J. Fang, 2006. Biodiversity in China`s mountains.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4: 347-352.

He, J.-S., Z. Wang, X. Wang, B. Schmid, W. Zuo, M. Zhou, C. Zheng, M. Wang, and J. Fang, 2006. A test of the generality of leaf trait relationship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New Phytologist, 170: 835-848.

王乔姝, 郑成洋*, 张歆阳, 曾发旭和邢娟. 2016. 氮添加对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11: 1124-1135.

王逸然, 郑成洋*和曾发旭. 2016. 内蒙古白音敖包沙地云杉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 967-976.

刘澈, 郑成洋*, 张腾, 曾发旭和王逸然, 2014. 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 429-438.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唐志尧, 贺金生, 于丹, 江源, 王志恒, 郑成洋, 朱江玲, 郭兆迪, 2009.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生物多样性, 17: 533-548.

郑成洋, 刘增力, 方精云, 2004. 福建黄岗山东南坡和西北坡乔木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的垂直变化. 生物多样性, 12: 63-74.

郑成洋, 方精云和何建源. 2004.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分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12: 75-81.

郑成洋和方精云. 2004. 福建黄岗山东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 气象学报, 62: 251-255.

刘增力, 郑成洋和方精云, 2004, 河北小五台山北坡植物多样性的垂直梯度变化, 生物多样性, 12: 137-145.

刘增力, 郑成洋, 方精云, 2004. 河北小五台山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 12: 146-154.

郑成洋, 何建源, 罗春茂, 方燕鸿. 2003. 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生态学杂志, 22: 1-6.